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
 
 
 
按关键词查阅稿件
 2003年6月1日,星期日(GSM+8 北京时间)
今日版面
业务研究    
浅谈经济报道中的百姓化趋向
吴春鸣2003-6-1

  当前,经济报道中呈现出了一种百姓化的趋向——改变了过去居高临下的思维方式,想百姓所想,说百姓所说,倾听百姓的呼声,并平等交流,使经济报道进一步贴近社会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,赢得了更多的读者。
    一、经济报道要说百姓的事,让老百姓走到前台。如今,经济生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,选择百姓作为经济报道的主体越来越被媒体所认可,经济报道也正因此而变得生动、鲜活。如《丽水日报》2001年3月刊登的一篇题为《张小霞亏本3万元买信用》的文章,说的就是当地农村一名叫张小霞的农民为了讲信用,不惜亏本3万元收购肉鸡的新闻。报道说的是百姓事,生动且贴近,因此获得了2001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。
    二、经济报道要替百姓说话,为百姓解忧。近年来,许多媒体都纷纭开设了接受老百姓投诉、为老百姓讨说法的专栏、专版。以《中国消费报》为例,其“天天3·15”、“维权行动”等版面和栏目就是专为消费者讨说法、替消费者说话的典型。这些版面和栏目也因此受到了读者的拥戴。这两年,笔者所在的《丽水日报》经济周刊也在这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,从2002年7月起至今年5月,经济周刊对当地的房地产、通信、保险市场作了新闻调查,针对老百姓在这三大领域消费过程中遇到的不公正、利益被损害等情况,专门设立了“投诉台”,让老百姓参与到调查中来,百姓的参与度十分高涨。据不完全统计,房地产市场调查接到上门投诉20多起,投诉电话100多个;通信市场调查来电来函投诉200多人次。我们针对这些投诉,采写了《合同上没注明的每平方米3元钱该不该收》等一系列报道,为消费者追回了损失,使老百姓真正感到,报社是他们的依靠,他们的话有人帮他们说,有地方帮他们说。
    三、经济报道要从百姓关注的角度切入。这是近几年来经济报道呈现出的一种新现象。一个新闻事件发生,记者会想方设法地去找该事件对老百姓的经济生活会有什么影响;国家出台一个政策,媒体会做该政策将会使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什么变化……这些报道策划,突出的特点就是考虑从哪个角度入手将会引起老百姓的关注和共鸣。今年2月,《丽水日报》经济周刊在策划通信市场的新闻调查时,对选择怎样的角度进行报道展开开讨论,大家首先针对目前通信市场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入手,一致认为主要是资费问题、网络服务问题等,于是比较成功地策划报道了《通信市场演绎三国大战》、《明查对用户少了点周全》、《暗访对用户少了点亲切》等系列文章,使读者产生了共鸣,纷纷来信参与讨论,收到读者来信1200多封。其中一位青田的读者在来信中说:“贵报对通信市场的调查深得民心,作为一名读者,我真诚地希望贵报能经常为我们百姓着想,多刊登这样的文章。”
    四、经济报道要做百姓生活的导购员、介绍员、指导员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千变万化,老百姓在消费、投资、居家理财、寻找职业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有效的信息,经济报道的服务功能也因此更加突出。上海的生活服务类报纸,由于其内容已涵盖了当今经济生活的许多领域,影响十分广大。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《申江服务导报》,拥有广泛的读者群;《解放日报》的经济专副刊也非常突出经济报道的服务性,它的“住宅消费”专版不仅提供购房信息,而且对老百姓购房时应注意的问题也常常予以提醒,告诫避免上当。《丽水日报》的经济周刊在经济报道的服务性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,在丽水房价连年上涨的情况下,我们做了题为《2003年,投资丽水房产险险险》的文章,提醒消息者不要盲目追涨;今年春节过后,针对民工潮的到来,做了《民工出外打工别忘订合同》;针对新的车险改革出台,做了《比一比哪家的车险更划算》等一系列文章,以满足百姓的需要。
    要使经济报道更趋百姓化,就必须将百姓意识贯穿于策划、采访、编辑的全过程。采编人员必须坚持群众路线,选择百姓话题,寻找百姓视角,贴近百姓情感;转变采访作风,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去寻找鲜活的新闻,挖掘出百姓经济生活中的亮点。